什么是 Centric PLM?
快速访问
什么是 Centric Planning?
什么是 Centric Pricing & Inventory?
什么是 Centric Market Intelligence?
什么是 Centric Visual Boards?
2022 十一月 18
在此前结束的“迈向长期主义,企业如何构建可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的网络研讨会上,
Foodaily每日食品首席内容官李运飞先生、上海安英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前好时亚洲研发总监黄晓青女士和Centric软件研发管理解决方案专家肖翔先生共同探讨食品行业如何让研发数字化落地、数字化是否能解决传统研发的痛点以及开放式创新与消费者推动等话题,以下内容本次直播圆桌讨论环节的精彩发言。
Q1:Foodaily 李运飞
在食品饮料行业里,研发是体现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很重要的一部分。麦肯锡去年发布的一个报告提到2000年以来,中国已经相继超越了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研发支柱国,仅次于美国。去年中国的研发总支出是超过了6000亿美元,占到当年GDP的2.3%。这个比重比十年前大大提高。
数字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效率。那食品行业引入数字化技术,如何让研发变得更加高效?或者说如何理解研发数字化呢?
A1:Centric 肖翔
确实,食品行业的决策者都比较关注研发数字化,数字化的能力对企业业务发展是一个充分条件,并非必要条件。企业管理系统其实都是一个工具,提升业务效率,帮助优化内部的协同效率,提升可视化。
优秀的研发数字化系统不仅能将业务流程规范化、沉淀知识,提升效率,还可以助力新品研发的成功率,迅速捕捉市场需求。在产品研发初期,系统能把前期的需求、市场的规划跟研发项目的过程以及整个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串联起来,优化研发成功率。
Q2:Foodaily 李运飞
当企业决定想要在研发部门推动数字化,那数字化是不是意味着就装一套软件或系统呢?我相信应该不止这些,除了装一套软件系统之外,还需要企业怎么样配合?
A2:Centric 肖翔
我更希望事情能这么简单。事实上,虽然现在中国食品企业的信息化素质都特别高,都拥有接纳数字化技术的意识。但考虑研发数字化的先决条件是企业业务能力、管理能力、流程是否已经梳理清晰、选择采用的数字化软件是否为了解决业务痛点。首先要明确的是软件或系统只是一个工具,帮助业务锦上添花。
Q3:Foodaily 李运飞
同意,企业的经营行为最终还是要靠人来实现的。那我想请问黄老师,作为从业很多年的研发专家,您对打造一个数字化的研发团队,需要怎样的人才结构和知识背景的看法,可不可以结合您的研发的实践来谈谈这个问题?
A3:安英科技 黄晓青
研发其实在每个企业都应该是一个知识产生的引擎,需要靠技术来支撑业务活动,需要将信息数据转化成知识产品,转化成企业的资产。研发科学家的职责之一是完成工作的同时将工作记录成有效的知识沉淀,过去这些信息都可能散落在各个不同的地方,但现在随着数字化的发展,能利用工具将这些数字信息整合,提升可视化,更合理高效分配资源。
数字化的研发团队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会更全面,首先,他们的数字化意识需要加强,需要有意识地转化总结成知识,做数字化的记录和处理。其次,数字化研发需要与其他业务部门同步紧密衔接。最后,需要有项目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去领导项目落地。只有具备了以上的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利用数字化的工具,然后提高研发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后个人能力的提升也对于企业来讲,能够更好地在成功的经验上走向更成功,同样失败的经验也可以转化成资产,所以我觉得通过好的工具来让企业走向成功也是很重要的条件。
A3:Centric 肖翔
简单直接地说,我觉得现在不止研发团队,任何一个团队都在做数字化转型,因此复合型的人才一定是非常缺失,也极为重要。对于理想的数字化研发团队来说,我觉得至少应该是由二类人才构成,第一类是专业的研发科学家,尤其对于食品行业来说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才。第二类是要有很强沟通能力的项目管理人员,具备项目管理能力和上下游供应链的协调能力。
Q4:Foodaily 李运飞
数字化是一个体系,衔接企业的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内部和外部之间。那其实刚才肖老师也提到了其实数字化转型是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相互之间的协作和配合。那当企业决定要引入数字化体系之后,那除了研发部门,企业的其他部门是否也需要同步推进数字化?
A4:Centric 肖翔
以前我们遇到很多客户,说企业已经有ERP,也有供应链系统,也有MES系统,为什么还要对研发做数字化呢?确实来讲,最近3年里,我们发现全球其他的一些地区,尤其在疫情之后,很多新兴的企业,不管是以互联网为导向的新兴品牌还是其他创新品牌越来越现在重视产品研发的数字化,这是一个趋势。
研发并非独立于企业内部部门,需要协同其他部门的能力,因此,研发数字化系统必须与ERP、MES等原有系统连通,还需要与内部工厂或外部供应商协同。Centric就是这样一个灵活度很高的系统,不仅可以直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协同外部供应商,还能连接起内部许多的系统,赋能企业运营效率和提升质量。
尼尔森市场监测数据显示,90%的新品如昙花一现,只有10%能够存活下来。Foodaily每年会跟踪大量的国内外上市新品,就发现一个问题,很多海外的产品在推出三年、五年甚至更久远的时间之后,还能在商超或者是在亚马逊上能看到。但是在国内这个时间恐怕很短啊,只有一年甚至几个月就不见了。
中国品牌的这种压力是非常大的,不仅仅面临消费升级,消费者更有能力、有意愿去消费更好的新品。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国内市场的竞争是太激烈了,同质化非常严重。那么新品如何才能避免“见光死”?数字化能解决这个难题吗?
A1:安英科技 黄晓青
李老师分享的数字非常活灵活现地反映了研发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压力是很大的。不管内部、外部都希望我们推出的新品非常有生命力为企业带来这个利润。现实非常残酷,在中国市场现在新品可能平均存活率都只有一年左右,我想未来这个时间还会越来越短。
作为企业,一定要加强自身研发的能力,才能在这样的处境下继续生存和发展。要说数字化转型能不能解决传统的问题?这个答案我是非常谨慎的。但是好的工具或者是好的研发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应对纷繁复杂的需求过程中更高效,更顺畅,这点是可以做到的。
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从业者,我非常认可黄老师说的话。升级数字化就能解决10%存活率这个痛点,我觉得也是不现实的。数字化若能做到改善,我觉得就已经很好了。从企业内部来看,一个产品的存活度与市场、渠道、运营、品牌都一定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前期如果市场的洞察足够清晰,研发能在足够快的时间内把市场洞察变现,然后运营获取明确的信息,都是在这个正确的方向上去同样使一把力,我相信应该能解决“见光死”的问题。
很多企业从几款产品做起,研发的压力不会那么大。但是,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产品线也在扩大。研发涉及到更多品类,更多的原材料、实验设备、产品评价体系,最关键的是,还需要引入不同研发背景的人员,那大公司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研发管理体系?
A2:安英科技 黄晓青
确实,大企业在面对如今竞争环境下可能需要投入更多来改变,包括可能原有的优势产品,已经出现老化,需要在原有的优势产品上去创新,或企业业务已经非常平稳,仍需要一个第二增长曲线,或去拓展更有战略意义的一个增长的支柱。紧跟业务的战略发展目标,需要提前配置好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人才。纵然在做市场研究会看到很多不同的机会,但从研发或者从企业的角度,必须有选择去找到真正有战略意义的方向,以及有高回报的发展方向。
讲到长期发展,对于大企业尤其要关注长期发展,需要在什么时间点去引入新的一些知识、技术还有体系。那对于小企业呢,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现在只需要聚焦打磨产品,那么就真正专注投入到这个产品的知识研发,专利保护上去。
开放式创新,最近比较火,是相对于传统研发模式而言,更强调跟外部的力量协同的一种新的模式。再强大的研发团队也有知识和见识的局限性,有根深蒂固的消费偏好。如何把外部资源利用起来?如何能让消费者乐于参与研发过程?如何从看似杂乱的消费意见反馈中抓住最核心的需求点?现在已经有些企业通过众创平台从民间获取一些创新灵感,或者建立自己的这种创新孵化加速器,鼓励消费者参与研发过程。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话题,因为过去,我也曾带领团队开展了很多消费者共创的开放式创新模式。我们是通过社群完成一些新产品的小型测试,收集反馈再优化产品。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团队对产品的口味、包装设计以及价格进行优化,有效提高产品成功率。
如何针对这些信息去进行分析以及做决策的管理?这个考验了企业如何对自己的品牌去做把控,如何结合核心业务优势和能力。消费者的发散想法所制成的产品极有可能是现在的供应链的能力不能满足的。需要去评估新产品的商机是否够大,在决定供应链是否需要去做相应的改变。当面对海量的信息的时候要去做筛选和聚焦,找到最能契合企业发展方向的特点再去有针对性的发力。
近年来,确实尤其这一两年开始,我们也发现很多客户在做开放式的创新,不仅仅是食品行业,很多零售领域都在做开放式创新。
目前来看,其实向消费者收集意见、收集想法并不是最难的,难的反而是在企业内部的意识上。在我与客户的交流中,发现有些做线上品牌,多品牌零售的客户,会设立专门的部门在接收客户的诉求。事实上很多客户的诉求往往不是产品颠覆性的创新,创新往往都是一些小的问题、舒适点的改善,但是这些优化意见往往能带给他们产品的良性提升。
虽然食品的研发周期可能会稍微长一些,但我相信未来,尤其食品企业会采用开放式创新的方式去和消费者建立更多的跟粘性跟互动。
Centric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很多企业的流程做梳理和结构化优化。结构化的过程梳理企业DNA是什么?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可能是核心的竞争力,或是产品口味,或是标准,还是供应链能力,然后再结合产品矩阵,最后提炼出来品牌关键字。面对海量的信息,要找到企业应该去做的事情。无论零售又或是快消品、食品行业,产品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产品。